手机细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应知应会(三)

您好,欢迎访问芒市人民检察院!

当前位置:首页>>法治宣传
法治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应知应会(三)
时间:2024-11-2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01

刑事案件中,哪些近亲属可以签订刑事委托合同?

父母、夫妻、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02

思想活动会构成犯罪吗?
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果只有思想活动,而没有实施具体的危害社会的行为,那么无论该思想活动多么反动,都不会构成犯罪。譬如,甲遇见自己的仇人乙后对乙说:“你就等着瞧吧,迟早有一天我会把你干掉的。”这里,甲的行为只是内心思想活动的外在流露,属于犯意表示,则不构成犯罪。

03

精神病人能否承担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后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04

一个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后果就一定构成犯罪吗?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譬如,李某驾驶汽车以正常速度通过一座桥,行至桥中央时,桥突然断裂,汽车坠入江中,车上其他三人死亡,李某得救。李某的行为虽然客观上造成了车上乘坐者三人死亡的严重后果,但是李某对该死亡结果的发生既无故意也无过失,而是由于桥突然断裂这一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应属意外事件,李某不会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05

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


见死不救是一种不作为。不作为可否构成犯罪,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情况下不作为不构成犯罪,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不作为也可以构成犯罪,此时要以负有特定的义务为前提。构成不作为犯罪的一般要件包括:(1)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2)行为人能够履行该义务而未履行;(3)行为人没有履行特定的义务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结果。

06

何为刑法中的立功?对立功应怎样处罚?

所谓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犯罪人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07

对哪些人不适用死刑?

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08

罚金与罚款有什么区别?

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罚金主要适用于贪图财利或者与财产有关的犯罪,同时也适用于少数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罚款是指有行政处罚权的单位对没有构成犯罪但是违反了行政法的违法分子给予的一种行政处罚。罚金只有人民法院才能判处,而罚款绝大多数是行政机关作出的。罚金是一种刑罚,只能对犯罪分子适用,而罚款是一种行政处罚,适用对象是行政违法分子。

09

在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应如何定罪?

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止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行为人实施抢劫后,为灭口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10

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债务而绑架他人的,应如何定罪?

行为人不论是为了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还是为了索取合法债务而绑架他人的,均不能以绑架罪定罪处罚,而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

11

冒充人民警察、联防队员,以卖淫嫖娼、赌博等违法行为为名非法占有财物的,应如何定性

行为人冒充正在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抓赌”“抓嫖”,没收赌资或者罚款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以招摇撞骗罪从重处罚;在实施上述行为中使用暴力或者暴力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行为人冒充治安联防队员“抓赌”“抓嫖”,没收赌资或者罚款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在实施上述行为中使用暴力或者暴力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2

伪造或者贩卖伪造的高校假毕业证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

对于伪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学历、学位证明的行为,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定罪处罚。明知是伪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的学历、学位证明而贩卖的,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的共犯论处。

13

何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一般应具备如下特征:(1)组织结构比较紧密,人数较多,有比较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有较为严格的组织纪律;(2)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3)通过贿赂、威胁等手段,引诱、逼迫国家工作人员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或者为其提供非法保护;(4)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以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大肆进行敲诈勒索、欺行霸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来源:芒市普法